第十二章 連環圖=暴力?

第十二章 連環圖=暴力?

香港漫畫刊物能在出版界中異軍突起,無可否認,他的龐大讀者羣佔着極重要位置,而種多漫畫類别中,亦以武打形式最暢銷,幾乎完全壟斷了市塲。

爲什麽香港讀者獨愛武侠漫畫呢?這是個極有趣的問題,解决得了,對掌握市塲有着决定性的成敗把握。

要分析武打漫畫的成功因素,着實毫不輕易。

人類在天性的軀使下,對自由自在、無拘無束的生活有着極度渴求,可惜,社會越來越發達,人口不斷澎漲,帶來了直接結局

人,必須按規律生活,一切有規有舉。

譬如說,呱呱一聲墮地,你便得在兩、三年後入讀幼兒班,隨着社會的教育制度,一步一步遁序漸進。打後入了社會工作,更加要遵守各行各業的規則,社會的道德規律…一切一切,人,被規範得只可在一定範圍内「活動」。

規律性的生活與人類自然傾向背道而馳,心底有着反抗意識,但現實歸現實,打不破規律,改變不了社會,一定要依照規矩行事、生活。

因循生活形成了人人的肩膊上都有着巨大壓力,只要你是城市人,就逃不掉。長期受壓,不作有限度反抗,人,只會被壓得毫無生氣、對生存無確認價值感覺。要是整個社會的人都是活屍般的木頭,社會毫無生氣,要進步、要繼續繁榮便沒可能了。

所以,有限度的發洩、逃避現實,是必須的减壓方法,發洩了抑鬱,得到了一定程度舒暢,便又可再投入社會、投入工作,繼續安安定定生活下去,爲社會建設了!

欧洲、美洲人的减壓方法,主要是透過「運動」,觀看刺激、緊張的運動比賽、鬥爭,精神過後得到鬆弛,刹那間一切痛苦抛於腦後,正是好得無比。

君不見美國的NBA藍球大賽,細小的塲館,藍球員充份把刺激帶給觀眾,時間緊逼,高潮迭起,自然大受都市民眾歡迎了。

好了,東方人又如何,在中國人而言,身栽矮小,骨格單薄,在運動方面,表現絕對不及西方人仕。那麽,中國人在動感、刺激發洩方面,有什麽可持呢?

功夫,是中國人獨有的神奇「物體」,他有着博大精深的精神支持,内涵結構、形式變化,令人瞠目結舌,着實是竟人的學問。

功夫既是中國人的獨有寶庫,自然,武功、武侠便順理成章是現代中國人的發洩渠道了。

當香港邁向現代化,城市生活劇變,各類在視角刺激佔有重要位置的傳媒,同時把「武侠、功夫」推向高峰。

電視、電影、武打漫畫,不都是在三、數年間同時舉步向前的嗎?由六十年代末期至接近九十年代,可有倒退、什至煙沒嗎?没有,只是形式上改變、改革而已。

武打漫畫在表現武俠、打鬥的過程中,擁有其獨特性,鏡頭畫面可隨心所欲,描寫大場面輕而易舉,一個人,一枝筆,比起繁複的電視、電影製作,簡單得多,傳達信息,也輕易得多。當然,箇中還有難以逐一說明的優點,既然如此,社會大眾自然去支持武打漫畫,令他發光芒了!

暴力,是一個很難下標準、規劃界限的名詞,有關部門在檢舉過份暴力的刊物,劉定堅也曾質疑標準法則,可惜,答案是沒有,條例上沒有寫明,只憑直覺而已。

但我好相信一點,就算是一般人認定的過了火位暴力漫畫,對社會也不會構成有威脅的危險。譬如說,日本漫畫在暴力表現方面,「離譜」到不得了,但,日本可是暴力罪惡之都嗎?色情氾濫就是肯定,但,暴力嘛,我實在不敢說日本人有着很濃烈的暴力傾向或表現。

所以,我認爲武打漫畫只是幫助了大部份的城市人發洩了内心不滿,看過後,刺激感冲淡了一切愁悶,絕不會因而熱愛於自己生活中表現暴力。

就以馬榮成、馮志明來說,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武侠漫畫有不少出色武鬥環節,但他俩只是平凡的年靑人,書生形的藝術工作者,服未?

劉定堅嘛,作品中充滿武鬥表現環節,但我可對打架一曉不通啊,打麻雀還懂多一點兒哩!

因此,希望社會大眾,對漫畫行業未有充份認識的社會大眾,好好想一想,武俠、武打漫畫,眞的會使讀者有暴力傾向、毒害讀者嗎?三思!

正在加載第十三章 壓力篇
文字
背景
默認
白色
米色
灰色
淺綠
綠色
深藍
黑色
共0章
  1. 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