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靈感來由

第六章 靈感來由

話說回來,衛斯理的故事不經連載而直接出書,並不是由一九九二年開始,而是在一九九一年,替「勤 + 緣」寫了《從陰間來》、《到陰間去》、《陰差陽錯》等書,便是沒經過連載的,故事中也有衛斯理、白素、陳長青、黃堂等「衛斯理故事」中的主要人物,但改成採用第三身手法,有別於報上連載的「衛斯理故事」的第一身寫法,也順便試試新的寫作方式。後來「衛斯理故事」的版權歸「勤 + 緣」,我從《從陰間來》等故事繼續發展下去,便成了所謂「陰間系列」。

一九九一年其實還有第三線的「衛斯理故事」,因為之前倪震辦的年青人雜誌找我寫稿,我以衛斯理的童年往事寫成一些短篇,在當年也結集成單行本,叫做《少年衛斯理》。那系列故事後來還有一本叫《天外桃源》,則不盡是出自本人手筆。

我移民後繼續寫「衛斯理故事」,變成寫好全個故事後,才交給「勤 + 緣」出書。這情況維持了幾年,到了一九九四年,我這個不打網球的人,居然患上了「網球肘」,只好封筆了幾個月,那一年出版的《爆炸》,跟上一本《遺傳》便相隔了五個月之久。那勉強可算是我寫作生涯的一個瓶頸了。後來葉李華替我設置好電腦和聲控寫作軟件,我便開始試用;一九九六年出版的《洪荒》,便是首個全部由電腦運作的聲控文字處理記述完成的「衛斯理故事」。

使用聲控電腦寫作並不比我之前使用紙和筆寫稿快,因為我要多花不少時間更改錯別字和標點符號,不過當時如果不用電腦我根本沒有辦法寫作。我用國語,那軟件聽得懂我的國語,不過要先訓練一下;起初比較困難,後來就用得很好了。我用電腦一共寫了三十多本書。

二○○四年我所寫最後的一個「衛斯理故事」,十分吃力,寫至中途,都有點寫不下去,知道是時候停下來了;出版社說什麼都不肯收回預支的版稅,我只好硬著頭皮把故事勉強寫完,給了衛斯理等角色一個開放式的結局。我把故事命名為《只限老友》,是告訴讀者,若不是我的老友,便不必要購買這本書了;是老友的,買了看了覺得不滿意,也應包涵不會罵我。哈哈哈哈!

「衛斯理故事」中,我個人最喜歡的是《一個地方》,但說到最滿意的,《尋夢》故事既曲折又離奇,結局亦出人意表,始終是我最滿意的一本。《尋夢》的靈感是來自我自己的遭遇,我從小就常作一個同樣的夢,後來索性用該個夢當開場,編出《尋夢》中那個完整的夢境。

從小到大,我一睡著就做夢。我的夢很奇怪的,帶有連續性,有時整個星期就做同一個夢的連續段落,而且半夜醒來一陣子,再入睡又能再繼續本來的夢,像看連續劇一樣。那些夢內容多到記不到,但真正精彩的會立刻記錄下來,當成寫作的素材。我的小說中至少有百分之二三十是由夢中取得靈感寫成的。

「衛斯理故事」中我會把自己個人想法寫進去,但不會寫我的個人遭遇,所以那些故事絕對不是我的自傳。不過我有收集癖,任何具有許多不同式樣的東西都喜歡收集和研究,在小說中,倒也寫過不少有同樣癖好的角色,其中最典型的,當然是陳長青了,從他那包括各式收藏的古怪大屋,也發展出多個故事。

故事中連我的主觀願望投射也極少,唯一的一個例外,是《一個地方》,書中所寫的便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國度。

我的見聞倒是許多故事的意念來源。我所見過的聽過的,只要能帶給我啟發和聯想的元素,都可能在小說中採用。例如當年在大興安嶺林區我遇上過一個被熊舔傷了半邊臉的人,他的造型我印象極深刻,後來在《木炭》一書中,便寫了一個造型差不多的角色。我在一九五一年春天在蘇州住過三個月,當時的一些見聞,後來也寫了到《蠱惑》書中;而在當地「玄妙觀」內見過一個體型極胖、能一人佔滿一條長板凳的婦人,便是後來創作溫寶裕媽媽的原型。

我又有過很多玩物喪志的嗜好,例如養魚、種花、蒐集貝殼、木工、烹飪、古典音樂等等,而且都是由迷轉癡,由癡變狂。我是貝殼專家﹝我曾以原名倪聰的名字和盧德先生Mr Rick Luther合著了一本學術專書《香港之寶貝與芋螺》,一九七五年由香港「新昌印刷公司」出版﹞,便寫了一個叫《貝殼》的故事。想到寫透明人,因為養魚時看到俗稱「玻璃貓魚」的透明魚。我喜歡玩音響,忽發奇想,便寫了一個古代聲音偶然留傳到現代的故事,叫《古聲》。在《還陽》的故事中,寫了很多關於樹木和木工的內容,因為我對這兩者興趣都很濃,有段時間,我還自行製作家中的傢俬哩。有時只是偶然聯想起,在故事中略提一下,添點趣味,例如我愛聽古典音樂,便在《迷藏》書中,寫主角在時空旅行時,遇上史塔溫斯基,並給他鼓勵,才有後來極受歡迎的〈春之祭〉。

我的小說常常融合歷史事件。我認為只要用心去瞭解一段歷史,用心揣摩當時的人、地、事、物,寫出的故事自然令人信以為真。有些情節,讀者以為我是虛構,其實也是寫實的,例如《背叛》中那場關鍵的小戰役,就是歷史上真有的,名字叫做「孟良崮戰役」。

另一個我寫的小說可以令人信以為真的原因,是我喜歡寫我熟悉的東西。曾經有人說過,我寫鄉野傳奇風格的小說寫得最好,因為那些故事背景就是我從小熟悉的,寫出來自然生動了。這或者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寫時裝故事比古裝故事好,以及為何我不喜歡看那些發生在遙遠的外星、遙遠的未來的科幻故事。

說起來真是巧合得很,我的小說在報紙上刊登,試過多次當連載至中途,現實生活中便發生一些事,和我的故事所講吻合的,我把那些新聞也寫到故事中,應該也讓故事的真實感提高了。我記得的例子,便包括《原子空間》、《換頭記》、《後備》、《天人》等。

最早期的「衛斯理故事」中多次寫明故事發生在香港,也用了一些具體的香港地方名稱,後來一概刪改了,衛斯理變成是住在「一個東方城市」,故事中提到地方名和現實中存在的人物時,大都刻意寫得模糊。早期的那種具體寫法,有人問我時我都忘記了,反而一些老讀者記得比我還清楚,哈哈哈哈!

正在加載第七章 光影世界
文字
背景
默認
白色
米色
灰色
淺綠
綠色
深藍
黑色
共0章
  1. Loading...